Deltanews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五月 2024
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
  12345
6789101112
13141516171819
20212223242526
2728293031  

日曆 日曆

統計
目前總共有 6 位註冊會員
最新註冊的會員: jefferson.hsieh

目前總共發表了 124 篇文章 在124個主題中

出賣「位置」!三年後商機兩千億 行動通訊廣告收益

向下

出賣「位置」!三年後商機兩千億 行動通訊廣告收益 Empty 出賣「位置」!三年後商機兩千億 行動通訊廣告收益

發表  Phoebe 周四 6月 23, 2011 11:02 am


《科技風雲》
出賣「位置」!三年後商機兩千億
洩密有賺頭》科技大咖的下一個網路金礦
智慧型手機業者甘冒侵權爭議,也要切入行動通訊, 看上的就是定位服務將吸引廣告收益,所形成的龐大商機。
文‧林俊劭


蘋果、Google手機企圖記錄消費者的使用紀錄,他們打的算盤,就跟Google、雅虎(Yahoo)、臉書(Facebook)、MSN等網路公司一樣:你所做的一切動作,正成為網路上最有價值的新金礦。

因為,你等於主動告訴他們你的興趣、愛好與購物習慣。


根據《華爾街日報》(The Wall Street Journal)長達一年的調查顯示,有上千家公司正在蒐集有關網路用戶的高度個人化的資訊,包括他們在網路上的活動、政治觀點、健康憂慮、購物習慣、財務狀況,甚至有時候還包括他們的真實姓名。


他們的目的,是瞄準規模達二百六十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七千四百億元)的美國網路廣告市場。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料顯示,去年前九個月,全球廣告行業的支出僅增長了六%左右,然而網路廣告支出成長卻高達一四%。


「資料是一種新形式的貨幣,」一家位於華盛頓的新創公司Personal Inc.,其執行長格林(Shane Green)語出驚人的說。該公司籌集了七百六十萬美元資金,主要業務是向廣告商提供個人資訊來獲利。


不過光是知道年齡、性別、喜好等基本資料,還不足以促成消費者立即的購買行為,「畢竟網路上能販售的只有『可運送的實體商品』,餐廳、健身房等很大一部分的實體商機,都得要人到了才算數,」國內最早投入開發衛星地圖服務、友邁科技(UrMap)執行長卓政宏說。


所以,當網路業者已掌握使用者基本資料與瀏覽紀錄後,下一步,你在現實生活中走過的路、去過哪裡,就成為他們亟欲知道的最後一項秘密。


行銷變革:鎖定用戶行蹤刺激消費


「這是所有CRM(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,客戶關係管理)與marketing(行銷)人員都想獲得的資訊,」卓政宏指出,人們最大的消費行為絕大部分還是與「位置」有關,只要能知道顧客現在在哪一帶活動,搭配對其年齡、性別、喜好的分析,就能針對他當下的需要給予最精準的消費訊息。


舉例來說,當一個六十歲的退休男性白天前往淡水打完高爾夫球後,他的下一個動作很可能是上北投泡溫泉或找一家按摩店鬆緩筋骨,也有可能覓間日本料理或台灣小館打打牙祭。廣告業者只要能抓住這個時間點,告訴他附近有哪些選擇,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促成一筆皆大歡喜的消費行為。


過去坐在書桌前上網的時代,這樣的訊息根本不可能被蒐集到,然而在智慧型手機所帶動的行動上網風潮下,這個市場正出現風起雲湧的變化。


根據國際市場調查公司顧能(Gartner)的分析報告,由行動通訊科技衍生出來的相關定位服務(LBS,Location-based Service),今年的商機約二十九億美元,未來三年都會以三○%以上的速度成長,到了二○一四年,這個市場將高達八十三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二千三百億元)。


顧能指出,LBS最大的收益來自於使用者付費與廣告收入,前者指的是消費者主動購買,類似像TomTom或Garmin提供的衛星導航服務,後者則是透過類似像Google map等免費定位服務販賣廣告獲利。


最早看到這個商機的,是華爾街公認最有潛力成為下一個臉書、被知名科技部落客阿靈頓(Michael Arington)稱為「擁有改變世界的火焰」的定位社群網站四方廣場(Foursquare)。


進階應用:使用者可在各地「打卡」


它用遊戲的方式,鼓勵使用者將自己的所在位置登錄在網站上,每登錄一次就會獲得分數,分數可以轉換成去實體店鋪消費的優惠折扣。而店家也可以根據這些資料來提供折價券、VIP服務等促銷活動。


「我們等於是挖掘出local(本地)小店家的市場,」與四方廣場業務模式相同、中國最大LBS公司「街旁」創辦人劉大衛解釋,不是每家店都能像麥當勞、星巴克一樣可以砸大錢買廣告做行銷,但只要能利用定位服務,讓網友走到附近時,可以獲得其產品與服務資訊,成交的機會就大大提高。


劉大衛指出,這些店家規模雖小,但需求很大,集合起來的長尾效應非常驚人,只要累積到一定數量,就能像團購網站Groupon一樣,創造一年四億六千萬美元(約合新台幣一百三十億元)的營收。


有了四方廣場、Groupon這些新創小公司的成功,加上背後如此龐大的商機,Google、臉書、蘋果紛紛想盡辦法切入。Google原本就可以透過地圖服務獲取資訊;臉書在去年八月仿效四方廣場增加了地標服務,讓使用者可以在各地「打卡」(check-in);專長消費性電子產品而非網路服務的蘋果,好不容易才透過iPhone、iPad等行動上網裝置跨入這個領域。


成效關鍵:消費者願主動透露動態


然而這些科技大咖可能忽略了一件事:沒有人希望自己的隱私被曝光。


四方廣場、街旁或臉書的使用者,可以說是自願發布這些訊息的,爭議度較小。但根據《華爾街日報》的調查,蘋果的iOS系統與Google的Android手機系統,會在用戶不知情的狀況下,將其定位資訊回傳到其雲端伺服器上的一個檔案夾裡。


「要追蹤定位,蒐集資訊,這些技術都不難,」劉大衛說,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讓消費者主動且持續分享個人訊息。


在這場行動通訊與個人資料的肥肉爭奪戰中,究竟誰能「安全的」吃到這個龐大商機,就端看誰能發揮創意,黏住消費者,同時還能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了。


【2011-05-09/商業周刊/1224期/P.042 】



Phoebe

文章數 : 24
注冊日期 : 2011-05-31

回頂端 向下

回頂端


 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